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2021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健康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我们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护佑人民健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理解把握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核心涵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深刻理解把握“大卫生、大健康”这一观念的核心涵义,对于明确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路径、重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大卫生是健康中国的基础性战略。“大卫生”观念要在政策制定实施中充分体现健康优先,实现健康治理的根本性变革。第一,“大卫生”是指卫生健康观念融入所有社会主体,政府、社会、个人将维护健康作为优先事项,全部参与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具体行动。第二,“大卫生”是指全方位防控健康风险因素,医疗卫生健康干预措施的范围和形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医疗服务质量、医疗保障、卫生环境等。第三,“大卫生”是指卫生健康活动服务内容需要涵盖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康复等卫生服务全过程。第四,“大卫生”是指卫生健康活动覆盖的范围涉及全球、全人类,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卫生健康基本价值观,是构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务实合作行动。综合起来看,“大卫生”是我国卫生健康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根本性变革,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战略。
大健康是健康中国的根本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大健康”观念强调构建个人健康、全民健康、全面健康的多维度、多层次健康中国发展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健康中国目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在个体层面,“大健康”是指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等,即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身体方面没有疾病和虚弱,社会方面品德端正、人格健全、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等。在群体层面,“大健康”是指全民健康水平的良好状态,不仅指人民群众的平均健康水平高,同时也蕴含着健康公平,处于共同健康的状态。在系统层面,“大健康”是指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健康,包括卫生健康服务系统的友好性、社会生活环境的友好性、生态环境的友好性等。“大健康”强调了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全面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健康根基。
二、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依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是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着力点,是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卫生大健康是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宝贵经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百余年历程看,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保持清洁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个人卫生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抵制不良习俗、开展健康科学教育等,均是中华民族摆脱压迫、摆脱疾病羸弱、应对重大传染病风险、改善人民健康的重要经验,也是创建大卫生大健康模式的生动写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是巩固好根据地的三大措施之一”,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建设红军医院和工农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等办法,研制简单的药品和器械,积极开展卫生防疫运动,清扫环境,破除迷信,开展禁止吸食大烟等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构医疗卫生体系,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传染病流行风险,实施卫生援助,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种重大举措,我国不断提高卫生健康系统的活力和效率,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发展社会办医,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等,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特征更加明显。进入新时代,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结合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推进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构建了系统全面的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卫生大健康模式对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
大卫生大健康是应对健康风险因素多元化的科学方法。健康的影响因素多元化程度高、不确定性强、个体差异大,单一的医疗手段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相对有限,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措施,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从健康影响因素的角度看,卫生健康服务系统可及性以及医疗服务技术所起的作用也相对有限,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基因遗传、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工作和教育等社会生活条件、自然生活环境等,从行为生活方式等角度构建全方位健康风险防控机制,保证了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机制的科学性。从提高卫生健康系统运行效率的角度看,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更加强调预防的作用,利用最有效的健康干预机制,采用“预防为主”的策略,能显著提升卫生健康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价值性,保证了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机制的高效性。综合起来看,大卫生大健康模式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眼于采取最有效和“最省钱省力省心”的办法,全方位应对健康风险挑战,是提高健康风险应对能力、提高卫生健康系统运行效率的有效机制。
大卫生大健康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有效机制。从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看,我国采取大卫生大健康的应对机制,充分调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积极性,从海关防疫、交通防控、公共场所消毒、社区防控等,有效应对了百年未遇的重大传染病,显示出大卫生大健康模式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中的巨大优势,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充分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配合疫情防控,实现全民参与、全民接种,大大提高人群免疫力,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免受重大疫情的冲击和侵害,体现了大卫生大健康模式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巨大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
大卫生大健康是满足人民健康愿望的时代需要。当前,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人民群众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保健服务寄予更高期望。从卫生系统的基本职责和定位看,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希望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保障服务、药品供应服务,更加注重地区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跨区域流动现象较为明显,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只有采取大卫生大健康模式,注重从全国层面、跨地区层面完善机制,才能实现卫生健康系统的公平发展,实现共同健康。从非卫生系统的职责和任务看,人民群众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交通意外伤害等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关心关注程度日益增强,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对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对于解决好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问题至关重要。基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期望,党和政府强化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品格。
大卫生大健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科技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有力工具,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和疫情离不开科技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手段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四大战略方向之一。要充分调动科技创新机构对卫生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重大卫生健康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智力水平、创新水平,为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机构对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关注程度,提高健康科技创新投入。未来的科技创新,基于规模巨大的人口市场和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生物医药是重要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
三、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战略路径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安排。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护佑人民健康,需要进一步明确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战略路径和落实机制,夯实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健康根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典型经验表明,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法宝。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托雄厚的群众基础和有效的群众动员机制,提高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推进效率和实施效果,保证健康中国建设和现代化强国之路行稳致远。要始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和作用,狠抓推动落实,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证多部门协调和推动机制落实到位。推动建立“党建+”工作模式,利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协同推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多部门协调、同向发力的动力机制,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的卫生健康工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根本宗旨。推进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及社会各个行业的基本价值观,有利于在更加宏观的层面、更加根本的角度,保证相关政策的协调一致,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而最终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目标。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突出特点是多部门协同,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观引导下,将维护人民健康作为所有部门制定政策的评判机制、问责追究机制,将有利于保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的真正落实到位,避免出现部门利益凌驾于群众利益、部门政策与基本价值观冲突,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卫生健康服务的内容和模式看,需要更加注重服务的全面性,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特别是针对全科、重症、儿科、传染病、老年科等弱势短板,强化人力物力投入,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保证系统服务能力的全面性,不断完善整合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卫生健康系统服务全面性的有效方法。从推进全面服务的落实机制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高级别、高层次医院的全面服务能力尤为重要,需要强化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疾病管理等线上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深化改革提高系统治理能力。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基本方法。要突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分头治理的弊端,提高卫生健康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一致性,形成“三医协同”“全社会协同”的发展格局。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基本原则,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突破利益藩篱,打破条块分割,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治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作用,更好地赋予公共卫生部门在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应用的权利和责任,医疗保障部门在支付激励机制建设方面的作用,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方针指引下,形成基于健康绩效的利益分配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格局真正落实到位,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发展格局的突出特点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责任。要动员和依靠亿万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治理格局,推广“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高社会全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主动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民健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卫生健康治理,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在卫生健康治理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自我健康管理的推进机制,保证人民群众在参与健康管理、健康治理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得,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同时,感受更多来自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共同享有改革和发展治理的成果。
(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 姚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