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医用氧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发布日期:2021-09-13 阅读次数:10757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


医用氧作为一种药品,具有无色、无味、易助燃等特点,主要用于缺氧的预防和治疗。早在1988年,我国就制定了医用氧强制性标准,后经修订,相关标准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用氧使用日渐普遍,确保医用氧质量安全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结合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家医用氧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两家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医用氧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监管难点,并提出意见建议。

□ 刘云杰 郑海峰 潘峰 郭光宇

四项风险需关注

两家企业均采用自动化设备,以空气低温分离工艺生产医用氧,技术设备先进,生产工艺优化,质量管控严格,医用氧生产连贯、产量较大。

医用氧虽属于一种药品,但其生产活动具有特殊性,需持续关注安全性要求。从实地调研及企业实践来看,医用氧生产运输过程主要存在四个风险点:一是空气原料中的颗粒灰尘;二是进储罐前产品质量不合格;三是储罐内产品质量不合格;四是槽罐车内残液不合格。上述风险伴随医用氧生产运输全过程,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管理,避免因过度依赖机器设备,出现管理松懈、质量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保障医用氧持续符合安全性要求,目前,生产企业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采用空气压缩机三级过滤,对过滤滤芯前后的压力差实施在线仪器监测控制,如果发现压力差超范围,立即更换滤芯;二是实施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发现产品纯度小于设计值后立即排放,避免不合格液体进入储罐;三是通过氧气浓度测定仪、二氧化碳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和总碳氢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实施在线检测,确保品质要求;四是实施充装前检测,确认槽罐车内残液品质合规后再开始充装,充装后再次检测,以确认槽罐车内液体符合要求。

六大难题待解决

目前,企业在医用氧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六方面的难点问题。

一是鉴别方式实施困难。《中国药典》载明,“【鉴别】 本品能使炽红的木条突然发火燃烧”。医用氧属于低温助燃液体,两家企业均采用深冷工艺生产,属于危化品工厂。按照危化品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在厂区内不能动用明火,所以,药典载明的鉴别方式在厂区内无法采用。

二是批次划分和追溯困难。医用氧生产过程动态连续、储存集中,在运输、使用时,所用槽罐车需要保留一定的安全液位,输入医院储罐后,不同槽罐车所运医用氧会被混合在一起,很难作清晰的批次划分,追溯难度较大。

三是生产储存设备清洁验证困难。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版)》第八十四条规定,应按照详细规定的操作规程清洁生产设备,操作者能以可重现的、有效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进行清洁。医用氧生产设备是密封和超低温的(-175℃以下),且一旦使用后不得打开。因此,无法适用常规药厂的清洁方法对医用氧生产储存设备进行清洁验证,也无法达到按批次清洁的要求。

四是标签标识适用困难。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包装应当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应当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规格等。目前,医用氧包装及运输容器为槽罐车,体积大且重复使用,无法完全适用一般药品包装标签规定。

五是含量测定不适应大批量生产。《中国药典》载明的含量测定为化学分析方法,检测步骤多、耗时长,且检测结果受检测人员操作技能影响较大。如果企业把每一槽罐车作为一个批次,充装后进行全项化学检测,耗时较长,小批量生产时尚能满足含量测定要求,但随着产量增大检测频次也会相应增加,全部实现化学分析比较困难。

六是生产质量管理人员中药学专业人员少。按照GMP关于医用氧生产相关要求,药品企业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应具有相关专业(如化工、药学、化学等)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三年以上医用氧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其中至少一年的医用氧质量管理经验。调研发现,两家企业的生产质量负责人均具有医用氧管理经验,但均非药学专业出身,药学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升。

两项差距要弥补

药监部门对医用氧生产企业监管始终坚持“一岗双责”原则,以确保医用氧生产质量合规安全,但仍存在两方面的监管难点。

一是传统监管方式与数字化建设发展需求存在差距。两家企业主要依靠空气压缩机、精馏罐等先进设备开展生产活动,生产过程数字化程度较高。监管部门则主要依托实地查看、现场笔录等传统监管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针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数字化建设,监管部门需进一步研究改进监管方式,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监管。

二是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与行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医用氧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但年产能很大,业务相对较窄但专业性很强,企业需要更专业的监管指导。当前,药品监管人员在对医用氧质量控制、检测等专业性较强的方面进行监管时,监管指导质量与企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点发力强监管

针对企业执行质量管理和监管部门实施监管面临的难点问题,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四方面发力,确保医用氧质量安全。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监督管理。首先是加强全程管控。加大对生产企业生产、储存、销售医用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活动。其次是拓展监管渠道。在确保医用氧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增加抽样检验等方式辅助精准监管,可参照食品氮的抽检模式,通过企业自查自检、增加样品外检等方式,提升监管实效。第三是严打违法行为。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严厉打击医用氧产销存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尤其是严查工业氧冒充医用氧违法行为,确保医用氧质量安全。

二是调整完善现行质量标准。首先是修改医用氧现行鉴别方式。针对生产企业作为危化品企业对明火的限制,建议将医用氧鉴别方式修改为通过某些液体遇氧变色的化学实验方式。其次是完善检测批次标准。鉴于医用氧连贯生产的特点,含量检测方式除利用自动设备在线检测外,还可参照食品氮的检测方式,同时以每次充装医用氧的日期和次序确定生产日期、产品批号。第三是按照相关设备卫生清洁的具体要求对医用氧生产、储存、运输设备进行清洁验证。第四是完善标签、说明书使用。鉴于医用氧槽罐车运输管控严格、专车专用要求,可将医用氧标识喷印在车体外部,标签、说明书按照《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进行制作,并随产品一并交付用户。

三是多途径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一方面,加强监管人员岗位培训,通过集中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深化执法思维,在监管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努力培养更多专家型监管人员;另一方面,重视提高企业质量负责人的业务能力,通过组织法规学习、加强工作指导等方式,强化医用氧企业质量负责人的安全意识。

四是紧贴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监管方式探索研究。当前,医用氧行业发展趋向集团化、数字化,监管部门应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实际需要等,精准实施有效监管,通过政企共同努力,推动医用氧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提质增效。

【刘云杰、郑海峰,北京市药监局第三分局;潘峰,普莱克斯(北京)半导体气体有限公司;郭光宇,法美高新气体(北京)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