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国药监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谈】强化底线思维 严防严控风险
发布日期:2021-02-09 阅读次数:14401 来源:中国医药报
摘要:
□ 本报评论员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今年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把“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这里既明确了目标任务,又提供了方法路径,我们要全面把握,坚决贯彻落实。
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客观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法。“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目前,我国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2020年,我国疫苗监管全面加强,对所有在产37家疫苗生产企业全覆盖巡查,未发现影响质量安全的严重缺陷,疫苗电子追溯系统运转良好。血液制品、国家集采中选品种、无菌及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重点产品监管不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效能提升,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飞行检查方式,创新开展境外线上检查。始终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中药饮片、药品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等专项整治,风险防控呈现出更加有效的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药品安全依然处于新旧风险隐患交织叠加的状态:一方面,一些药品在安全性、有效性、合规性等方面仍有欠账;另一方面,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以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方式多样化、网络化、全球化,给药品安全带来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就是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要研究建立新发展阶段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加强风险会商,强化国家抽检和地方抽检联动,充分发挥飞行检查作用,严格高效办理“两品一械”投诉举报。同时,要提高监测评价质量,多维度提取风险信号,科学预见其中的风险挑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不让小风险演变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就是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对重点领域、重点品种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底线思维绝不是消极、被动的防范思维,在“防”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监管的主动性、能动性。要全面提升疫苗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疫苗监管相关制度,督促上市许可持有人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持续加大高风险产品监管力度,将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以及新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纳入重点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疫苗等疫情防控产品、国家集采中选产品、血液制品、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及特殊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的监督检查。
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就是要在“防”和“控”的同时,还要做到“严”。各级药监部门要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健全完善案件查办工作机制,集中力量严惩重处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持续净化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与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行刑衔接,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不仅要确保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还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十四五”时期我国药品监管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构建更加科学、高效、权威、现代的监管体系,药品监管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形成更加有利于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生态和环境,人民群众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更加放心、更加满意。我们既要防控风险、应对挑战,更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推动药品监管事业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相关新闻
复星医药:子公司复迈替尼片注册申请受理
6月6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复迈替尼片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药品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10443个小时之前
国家药监局部署加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监管
10443个小时之前
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487个小时之前
2024年全国药品抽检中期工作会召开
10487个小时之前
全国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召开
10487个小时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