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盘点:生物科技领域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发布日期:2020-12-31 阅读次数:537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摘要:


医药及生物科技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逐渐加重

生物科技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产业。产业发展固有的不确定性导致生物医药领域和传统金融市场很难结合,而资本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正好与之高度匹配。


从全球市场看,生物科技产业在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的双向驱动下,已迎来黄金发展期。从2014年起,美国市场IPO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就是生物医药相关企业。2017~2019年,纳斯达克医药企业IPO数量分别达到50、86和79个,2019年有所减少,但募资总额依然走高,达到723.4亿元。


再看中国资本市场。随着海外投资人对医药行业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港股稳定增长,港交所吸引力不断加强。2017-2019年,港股医药企业IPO数量由6个增长至17个,2019年医药板块IPO募资总额达到336.7亿元。而内地随着科创板的推出、IPO审核速度的加快,医药及生物科技板块在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逐渐加重,2019年医药企业IPO数量14个,募资总额达到122.9亿元。


9

10

来源:公开信息,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港交所第18A章推出以来,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数量不断攀升


作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香港交易所在过去两年中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对18A章节的高度关注。自2018年4月30日港交所推出《上市規則》第18A章以來,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18A前,中国资本市场主板对生物科技企业盈利能力或经营状况要求严格,尚未有相关配套制度来接纳处于起步阶段的生物科技企业。港交所的18A章为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打开了大门。


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交易所已迎来21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达536亿港元。21家通过第18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自首次公开招股以来,股价平均上涨了61%,较2020年年初平均增长了36%。2018年第18A章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7亿港元,而2020年前9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已经达到16亿港元。


港交所生物科技企业数量保持强劲增长,目前已上市的18A公司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预计上市企业将继续扩展到更多的新兴生物科技子行业。


11

来源:香港交易所,公开披露,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对港股生物科技/医疗健康板块的影响


尽管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香港的医疗健康和生物科技行业却表现出很强的韧劲。2020年第一季度,恒生香港上市医疗保健指数的涨幅达到+8.9%,表现好于恒生指数(-12.6%)和恒生综合行业指数的地产建筑业(-11.3%)、金融业(-16.1%)、咨询科技业(+4%)指数。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16家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股票中有10家上涨。2家18A生物科技公司诺诚健华与康方生物分别在疫情暴发后的三月和四月上市,获得了298倍和692倍的零售超额认购。截至2020年4月30日,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对比发行价分别增长了60%和62%。对比发行价增长较多的还有康希诺生物、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12

来源:香港交易所,公开披露,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科创板迎来生物科技公司IPO上市热潮


自2019年3月证监会首次公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以来,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给国内创新医疗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通道,吸引了大批具有创新实力的生物科技企业登陆。截至2020年11月30日,科创板已上市生物科技医药企业39家,其中8家是生物制品企业,累计首发募资金额达到535亿元,合计市值为7,158亿元。


生物医药企业扎堆申报科创板IPO,将科创板作为首选的上市地。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风险高但长期回报率高的特点,企业在前期的净利润偏低,甚至无盈利。科创板注册制的试行,给予了这些企业更大的包容,不再把净利润当作硬性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净利润、研发能力、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前景,第五套标准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医药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即可申报科创板(同时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为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从2020年生物医药公司半年报的情况来看,生物医药行业的业绩十分亮丽,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4.6%和2757.65%。同时,科创板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截至9月30日,生物医药公司申报98家,在审企业50家,上市41家。预计未来几大生物科技细分领域将受益于科创板上市规则,包括临床II期及以上的创新药、精准医疗获得产品注册证的以及有一定收入规模的创新器械。


13

来源:上交所,公开披露,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科创板强调科技创新属性和“硬科技定位”,这与医药生物企业的行业属性天然吻合。


14

来源:上交所,公开披露,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全球并购交易中基因治疗大放异彩,肿瘤免疫领域热度不减


从业务领域分析,基因治疗是目前生物科技企业被并购的热门赛道之一。基因疗法经过几十年蓬勃发展,已成为人类攻破各种遗传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力武器。2019年5月,诺华的Zolgensma获批上市,为两岁以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儿的生存带来很大希望。这种临床突破也让Zolgensma成为最昂贵的药物。


Zolgensma的上市成为引爆基因疗法市场的催化剂,随后罗氏、安斯泰来等药企纷纷通过并购的方式在该领域布局。


除此之外,肿瘤和免疫疗法领域见证了很多并购大事件。在抗肿瘤领域,辉瑞以114亿美元高价收购了ArrayBiopharma。而在免疫疗法上,2019年4月,诺华以总值16亿美元收购了IFM Therapeutics的子公司,致力于开发先天免疫疗法,其开发的NLRP3抗剂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15

来源:公开信息,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活跃


2019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累计投资事件723笔,涉及总投资金额1416.31亿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1.96亿元。2015年开始,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一系列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政策支持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活跃,相关的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分别为91笔、325.16亿元,同比双双上涨,其中投资事件同比增长28.17%,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62%。下半年疫情仍延续,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以及疫苗抗体、肿瘤类创新药领域的关注度持续增加。


16

来源:公开信息,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中,A轮笔数最多达到32笔


从历史数据看,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以及B轮,投资笔数占比分别为16.74%、41.36%、19.09%,合计占比达77.18%。其中,对A轮的投资笔数最多,平均投资金额为8,831.2万元。从B轮开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加,其中Pre-IPO轮的单笔投资金额最大,达10.43亿元;其次是战略投资轮,单笔投资金额达5.80亿元。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后移。对天使轮投资笔数同比减少4笔,对A轮、B轮投资的笔数同比分别增加8笔、5笔,对C轮及以后的轮次投资笔数均有增加。相信未来国内的生物科技行业会涌现一批拥有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获得成功。(头豹研究院 董婕)


17

  来源:公开信息,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相关新闻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确,眼保健操、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近视

         5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控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和加强我国近视防治工作。

4869个小时之前

Molecular Cancer | 迈向癌症治疗新纪元:CAR-M疗法的临床潜力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CAR)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瘤和浆细胞骨髓瘤(PCM)等方面。然而,CAR-T细胞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这促使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替代性的免疫治疗方法,以克服当前CAR-T细胞面临的重大挑战。具有强大吞噬能力、抗原呈递功能以及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和刺激适应性反应的巨噬细胞成为一种有前景的选择。

4869个小时之前

以标准化引领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凭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显著优势,正受到医疗器械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促进手术机器人领域创新产品加速上市,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用械安全,我国药监部门积极推进医用手术机器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手术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4966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