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纵深推进


发布日期:2023-02-21 阅读次数:4859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摘要:


截至2022年底,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国家医保局)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总体思路,共开展七批294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各省(区、市)采用省际联盟或单独省份带量采购方式,积极开展带量采购项目探索;市级联盟、医联体医共体联盟等带量采购试点也应运而生……多种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探索实施,在降低药品虚高价格、治理行业经营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23年开年,第八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报量工作已正式启动。


2022年呈现五大特点


2022年,全国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要求,将“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新要求。《“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则明确,到2025年各省(区、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类以上。


2022年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要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2022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份合计达到350个以上。


基于上述政策要求,2022年国家组织开展了第七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价幅度大于48%。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省际联盟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新增24个项目,其中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仅开展了3项,其余均于下半年启动。与2021年相比,省际联盟带量采购项目数量减少,省级项目、市级联盟项目数量均有所增加。此外,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基本都完成了挂网政策调整,并进入实施阶段。


总结2022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国家集采持续推进,规则不断迭代完善并趋于成熟。经历了七批国家集采的探索和试点,集采规则不断完善,不变的是基本逻辑,如最高有效申报价格、50%降幅规则、1.8倍限价、0.10元入围、低价中选、顺位选择市场、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等;变化的是操作细则,如第七批国家集采设置的中选备选两家、差价比前六熔断等规则,有效解决了临床产品供应和同组中选产品价格差距过大的问题。第八批再次将100个品种纳入报量,未来的品种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二是联盟采购范围逐步扩大。2022年省际联盟项目数量有所下降,但联盟平均涵盖省份数量明显增加。例如,辽宁省牵头的“8省2区”省际联盟集采涵盖13省(区、兵团),三明中药材联盟涵盖12省(区、市),河南省牵头的国采续标联盟涵盖16省(区、市、兵团)等。省际联盟正向范围逐渐扩大方向发展。分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可以发现涉及品种多为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纳入数量差异较大,且重叠性不高;同时,在约定采购量比例、评审方式、质量划分或分组、限价、价格联动、报价、中选规则、中选数量、分量规则、中选使用管理、未中选管理、医保结算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综合评议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联盟采用。


三是中成药带量采购启动试点,范围逐步扩大。2022年9月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湖北省牵头的19省份组成的中成药联盟升级为“全国性”采购联盟组织,共涉及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标志着中成药集采进入快车道。当月8日,《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2022年第1号)》发布,中成药联盟带量采购正式启动,涉及 16个品种42个产品。2022年,北京市、山东省也分别开展了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未来,中成药带量采购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四是国采续标常态化操作。为平稳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的接续工作,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接续工作着眼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价格水平、稳定临床用药,以省(区、市、兵团)或省际联盟为单位开展。2022年,大部分省份按照《通知》要求,采用询价方式开展续标工作,如山东、河北、辽宁、江苏、黑龙江等省份;也有部分省份继续沿用上一批中选品种,如浙江、内蒙古、吉林等。此外,还有一些省份进行了重新招标,如双向选择询价的北京模式、综合评价竞价的上海模式、分组竞价的广东模式、“双信封”竞价的湖北模式等。从各地续标结果来看,中选产品品种、价格和数量等变化较大,价格有降有升,市场结构和格局也因此发生改变。


五是挂网规则完善升级,规范供采各方行为。国家医保局2022年工作重点提出,完善省级平台阳光挂网采购制度,规范挂网撤网规则,促进信息联动,逐步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部从省级平台采购所需药品和医用耗材。2022年,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对当地药品挂网规则进行修订完善或重新制定,医保编码成为挂网的先决条件。综合分析各地挂网政策,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分类挂网、分层限价、最低价联动、同类品种价格限制、动态调整”等方面,部分省份还对挂网准入提出了个性化要求,建立了医疗机构与供应商议价机制,鼓励双方通过挂网平台议价成交,如上海、江苏、江西、海南、四川等省份。


2023年十大趋势展望


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召开,对2023年医疗保障工作作了研究部署,要求2023年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地方集采覆盖品种,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同时引导新冠治疗药品合理形成价格。


2022年受疫情影响,部分省(区、市)开展的集中采购项目数量及所涉品种数量没有达到年初的设定目标,但可以预判的是, 2023年将会延续2022年下半年发展态势,进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密集期。


2023年及今后两至三年中,我国医药领域的政策主题不会改变,可以概括为“降价、控费、集采、严管、资源下沉、信用管理、医疗价值、创新发展”八个方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作为新医改深水区阶段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将持续推进、深化改革、完善提高。现阶段我国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的“11233”政策框架已稳定且清晰,即“一套系统、一套编码、两级平台、三级操作、三种方式”,未来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


一是带量采购将成为现阶段药品集中采购的标志。以量换价,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更有效地发挥医保的战略购买作用,持续降低药品价格,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现实问题,有效遏制医保基金的浪费。


二是药品集中采购将持续提速扩面,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在2022年进行的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品等带量采购探索的基础上,纳入更多的带量采购品种,从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开展相关工作;定点医药机构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非医保机构纳入系统管理;从目前的临床医保品种延伸到影响老百姓费用支出的更多项目。


三是联盟范围不断扩大,活跃度提升,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采购组织。经历了三年多的省际联盟采购机制探索,各采购平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联盟涉及的省份将会更多,地市级联盟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以提高整体的集中采购效率。在竞争中,将会有部分联盟脱颖而出,承担全国性的采购项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GPO(药品集中采购组织)。


四是分批、分类、分层推进各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因地制宜,因品施策。分类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已成为既定方针,未来将按照品种特点、适应症和主治功能等建立更加细化的评价规则;不能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则以“分类挂网、分层限价”的方式挂网准入采购。


五是落实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统计分析近两年各级集中采购方案可以发现,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已成为集中采购的新要求,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作为集中采购准入的先决条件、取消挂网资格的依据、集中采购评价中的扣分因素、医院优先选择中选产品的条件、企业网上下单时平台风险警示以及集采到期续约的优先条件。信用管理将成为未来企业合规经营必须遵循的标准。


六是建立科学的带量采购评审方式,综合评价成为共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展以来,初期各集中采购项目方案多以价格决定是否中选,而近期更多地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将医疗机构覆盖率、采购量占比、市场占有率、临床大数据或专家评价、供应保障、品牌、研发等纳入评价体系,价格分所占比例不同,占比达50%~60%最为常见,最高可达80%,最低不到15%。


七是最低价限价、价格联动、动态调整被写入更多集采方案。目前,大部分带量采购方案和全部挂网方案中,几乎都包含最低价限价、价格联动、动态调整三点要求。2023年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启用后,产品价格变得愈加透明,为该政策进一步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


八是医保直接结算,提高药品购销中的回款效率。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回款等环节行为亟须规范,医保的制约功能可以驱动医疗机构的改革;通过扩大医保提前支付货款范围、提高与供应商直接结算货款比例等手段,可以发挥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提高回款效率,有效解决产品回款问题。


九是将会有更多的非医保机构和零售药店参与集中采购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联盟采购实施范围已逐渐从公立医院扩大至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广东、上海、云南、浙江、山东等地也尝试探索将零售药店纳入集采。多地在定价时,明确零售药店可在中选价基础上按不超过15%加价销售。未来将会有更多区域、更多医药机构参与集中采购工作。


十是集中带量采购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同发展。集中带量采购是“价格发现机制”,为医保支付价格制定提供参考,将有力推动医保支付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形成;同时,为医保“结余留用”制度实施提供了空间,将带来医疗机构采购行为的改变。


(作者系清华大学老科协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责任编辑:刘思慧)


相关新闻

复星医药:子公司复迈替尼片注册申请受理

        6月6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复迈替尼片用于治疗2岁及2岁以上儿童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药品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5236个小时之前

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布《在罕见疾病药物临床研发中应用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281个小时之前

2024年全国药品抽检中期工作会召开

        

5281个小时之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2020-2030 健康产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0034049号-1


北京网警网络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信息举报中心|北京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0